Submitted by cardiffci on
当地时间11月22日至23日,应英国卡迪夫大学孔子学院邀请,著名汉学家、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白乐桑就“中国人的学习与思维方式及其文化冲突”“对外汉语教学,从基本路子到课堂教学基本功”两大主题开设讲座。两场讲座分别由孔院外方院长柯思宁、中方院长林丽芳主持,吸引了100多人参加。
首场讲座在卡迪夫大学现代语言学院2.18报告厅举行,卡迪夫大学50余位教职工参加了讲座。首场讲座中,白乐桑开场表示自己首先是一名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他提出汉语是一种远距离型语言,以字为表征,有别于法语和英语。汉语为母语者注重细节本身,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法语和英语为母语者注重逻辑训练,抽象概括能力较强。两者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通过了解学习不同语言会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产生,可以有利于理解中国留学生。
讲座现场
此外,白乐桑从实际现象所引发的问题出发,强调概括、归纳、抽取文化知识点的能力。他进一步指出换位思考有助于卡迪夫大学教职工更好地与中国留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从中国角度去理解各种问题本身。
讲座现场
最后,现场师生就文化差异、个体认知方式差异、如何学好汉语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提问,白乐桑一一作了解答。他幽默风趣的讲解风格给师生们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场讲座在克莱顿酒店会议室举行,以“汉语教学,从基本路子到课堂教学基本功”为题,吸引了50余名来自卡迪夫大学孔子学院、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孔子学院、班戈大学孔子学院、利物浦大学孔子学院、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孔子学院、朴茨茅斯大学的教职员工及本土汉语教育工作者前来聆听。
白乐桑用流利的中文和与会者分享了他数十年从事中文研究的成果和教学经验,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他首先从学科历史的角度出发引入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归属界定的思考。随后,他提出汉语教学的根本选择应是“二元论”,而法语、英语教学是“一元论“。具体而言,汉语教学中应有两个单位:一是字,二是词。法语、英语教学则只有一个单位:词。
讲座现场
此外,白乐桑用形象的教学案例阐释了“字词兼顾”的教学原则、汉语教学的经济原则或省力原则、增强动机和帮助记忆的重要性、高效教学的影响因素等重要问题。白乐桑指出汉字和语法教学要注重“频率”和“主次”因素,他将汉字分为主动字和被动字,语法点分为主动语法点和被动语法点。最后,他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重申汉语教学的“主动性”原则。
与会者聆听讲座
本次讲座,白乐桑从宏观理论把握过渡到微观教学过程分析,同时从汉语学习者、汉语教学者、汉语研究者等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国际汉语教学,让现场的汉语教学者收获良多。
两场讲座不仅打开了大家的新视角,引发对汉语世界的探索及国际汉语教学的思考,同时也使大家与世界汉语教学最新研究成果近距离接触,并激发人们对汉语教学的教学热情与科研灵感,有助于跨文化探索和汉语教学的应用发展。
白乐桑,本名Joël Bellassen,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首任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欧洲汉语学会会长,法国汉语教师协会创始人及现任会长,曾负责全法汉语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汉语师资能力考核标准的制定与修改。共发表学术文章六十余篇,担纲主编《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汉语语法使用说明》《汉字的表意王国》《说字解词》等著作十余部,在国际汉语教学界享誉盛名。其主编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1989年出版以后,成为法国各校最受欢迎的教材。
供稿:陈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