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卡迪夫的风,永远温柔 --英国卡迪夫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王琪琪的任教感言

赴任前一日的我和即将离任的我

2019年9月10日,离开家的前一天,我看着收拾好的行李箱,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年会如何展开,心里紧张情绪蔓延,手不自觉的开始将东西拿出来又放进去,仿佛多带一些熟悉的物件就会多增添一份安全感。

2020年7月20日,距离回国的飞机启程时间已经不到一周,我再次看着房间角落的行李箱,却是与赴任前完全不一样的心情。对小城卡迪夫,对温暖可爱的孔院,对天真烂漫的学生们,对这一年以来的志愿生活的不舍在心里堆积。

图一 清晨上课途中的卡迪夫小城

 

感恩遇见

在卡迪夫的一年里,我在三所中小学上过课,而做过中国日活动的学校多得数不过来。学生年龄从4岁到18岁,若是算上给本土老师的培训,年龄范围就更广了。总体来说,这一年的工作忙碌且充实,在教学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高光时刻,感受到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热情与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渴望。诚然,也有一些感到灰心、沮丧、压力颇重的时刻,也遇到过问题、遇到过挑战,感谢身边的人总是耐心陪伴教导,我才能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愈挫愈勇。

图二 中国日活动中给学生们上的书法体验课

图三 学生们和他们的书法作品《竹》

 

最难忘的春节

当志愿者一年间,记忆中最繁忙也最特别的是春节。英国人虽然不过中国年,却也想体验一把那红火的热闹。因此,春节前后,孔院的活动一件赶着一件。整个春节期间都贯穿着大大小小的社区图书馆庆祝活动和不同小学的China Day活动。

除夕前一天,早上八点不到,我就出发前往一个有智力障碍的特殊儿童学校教孩子们包饺子,让他们体验中国年。虽然他们在心智或身体上稍有不健全,但都简单纯粹,如同星星的孩子。有个孩子吃力地包出第一个饺子后,把它递到我手里,我一时间不明白,旁边的老师笑着说,孩子是希望能将它送给你。孩子的眼睛里明亮单纯的善意瞬间包围了我。

下午回到家,我匆匆忙忙吃了饭就赶到卡迪夫大学现代语言学院,布置准备当天晚上的汉语角活动。虽然汉语角只是一场两小时的讲座,可单是PPT和讲稿我就准备了两周多的时间,更是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不断和同事讨论汉语角上的主题和活动环节。晚上活动圆满结束后,有很多参加者对我不能够回中国欢庆这一重大节日感到遗憾,但他们也非常高兴,因为我使他们在遥远的英国体验了一把红火中国年的烟火气与温暖,让他们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增添了一分向往。

晚上十点,整理好会场回到家,又打开电脑,熟悉第二天的讲稿。第二天除夕,清晨6点多,出门参加Language showcase uptake活动。当我在活动中告诉学生们当日是中国新年的除夕时,孩子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发出哇的惊奇声,并齐声对我说了刚刚教给他们的“春节快乐!”。奶声奶气的祝福在礼厅回荡,看着他们红扑扑的脸颊,一下子我的心都融化了。

下午放学回到家,和舍友们在厨房里一起忙活到晚上,做着年夜饭,看着春晚视频,在相声小品的笑声中包着饺子,等待倒计时开启新的一年。这个年过得很特殊,像是赶场子一样,奔赴好几个不同的地方,完成不一样的工作,辛苦是自然的,但更大程度上,是人生难得的体验。

图四 和舍友的年夜饭

 

经常晚点的小火车和看不懂的威尔士语

国内的高铁动车几乎永远准点,而这里的小火车晚点才是常态。威尔士没有方便快捷的地铁公交,我常常辗转几个车站,风雨兼程,耗时三个小时才抵达学校。虽然我在国内是在读研究生,可在我任教的威尔士语学校里,到处都是威尔士语,让我竟有种大字不识的感觉,看不懂墙上的标语、听不懂广播、还彻底地感受过在迷宫般的学校里跑着找教室的狼狈。然而,这里还有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有温暖的问候、有探索的眼神、有对我的国家以及滋养我长大的文化的好奇与渴求、有小火车窗外闪过的小羊和彩虹,这些都足以点亮我一天的快乐。清晨上课路上邂逅的粉紫日出与傍晚归家旅途相伴的盘旋的海鸥,都镌刻在记忆里永久新鲜。

图五 我任教的威尔士语学校

 

感谢经历,教我成长

这一年,大大小小的挫折、辛苦、忙碌、奔波都不算什么,不过是一些必经的成长代价吧。回首过去一年,我收获了太多太多。2020年对于全世界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幸运与不幸交织,快乐与悲伤并存。突如其来的疫情给面对面授课画下仓促的句点,翻着授课学校的照片,我多希望能再见到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带着他们再一起说一次:“谢谢,再见!”也许留下些许遗憾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又一次相遇吧!如果时光倒流,让我再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以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这里,在卡迪夫度过这样特殊的一年。感谢经历。

 

图文:王琪琪

编辑:杨如月

审校:林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