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再见了,威尔士! --英国卡迪夫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何雍慧的离任感言

2020年7月15日,我最后一次坐上开往河谷中学的火车。由于疫情,学校改上网课已经三个多月了,我十分想念美丽的校园和热情的学生。火车往南威尔士小镇Blackwood(布莱克伍德)开去,一眼无尽的绿色丘陵和几座农家小舍,偶尔还有几只羊在草地散步,景色仿佛和几个月前相差无几,可我的心情已经大有不同。回想起无数个早起赶火车的画面、在小镇淅淅沥沥的雨中奔向学校的画面、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解的画面,我的心泛起一片涟漪。

(图一 威尔士卡迪夫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

 

在威尔士一待就是两年。2018年9月,从家乡广州坐了十三个小时的飞机,落地伦敦希思罗机场,正式开始我在英国卡迪夫孔子学院的生活和教学。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从中文语境到全英文环境教学的转变,从东方文化到西方文化背景的转变,让人充满好奇又担心。

 

(图二 漂亮的威尔士民居)

怀着期待的心情,我懵懂地踏上了第一个工作岗位——距离卡迪夫四个小时车程的北威尔士临海小镇Colwyn Bay(科尔温贝)。我独自负责小镇规模最大的中学Eirias High(艾利亚斯中学)的所有中文教学及活动事务。第一周,管理教师Leanna领着我逛了校园,听了所有语言老师的课,也为我安排了一节课。第一节课虽只有一个学生,我还是紧张不已。前一天翻来覆去地备课、试讲,只为了完美的第一课。我的第一个学生十六岁,没有学过任何汉语,我用英国人的方式和她打了招呼,她笑了笑说“你好!”。可以看得出来她比我更紧张,所以我用轻松愉快的风格开启第一节课。我们相聊胜欢,她说学习汉语会对她的大学申请很有帮助,而且她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经常收看BBC(英国国家电视台)播放的中国纪录片。这一年里,我和学生打成一片,帮助30多位学生通过了QCF中文语言考试,并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汉语课,成就感满满。

在科尔温贝的独居生活一点儿都不无聊,这要感谢常常请我做客的Frances夫妇和David夫妇,他们年岁已高但热情不减,周末带我游遍了北威尔士大大小小的景点。

(图三 美丽宁静的北威尔士海边小镇Colwyn Bay科尔温贝)

来英国的第二年,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位于卡迪夫北边约一小时车程的的河谷中学孔子课堂。我负责河谷中学YCT、HSK、GCSE(英国中考)等不同类型的中文课,相较第一年加大的备课量、全新的考试类型,我重新出发,挑战自己。两年下来,现在的我对中文教学更加自信、更游刃有余,已经能够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

思绪一晃而过,火车快要到学校了。最后一次回到学校,看见蓝色的校门,熟悉又陌生。学校复课第二周,校园内只有重要岗位人员的子女和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一节课上完,我和学校老师们依依惜别,大家都红了眼眶。因为疫情,我们不能拥抱,只能用眼神和真诚的祝愿道别。走出校门,和曲凡老师一起去逛超市,仿佛是某个平常的放学后一样。逛超市是我们共同的爱好之一,每次发掘到好吃的零食、新鲜的食材都能让我们开心很久。以后我一定会怀念这样平凡又充满闪光点的日子。

(图四 我与河谷中学校门口的合影)

两年间,我对威尔士淳朴的风土人情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威尔士人常常用“Ta da”来说再见,这次我要说“Ta da!再见了,威尔士,后会有期!”

(图五 典型的威尔士阴雨天和卡菲利城堡)

 

作者,何雍慧,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在读,连续两年担任卡迪夫孔子学院志愿者。

审校:林丽芳